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式发展,发挥英语课程育人作用,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并取得一定成效。11月下旬,公共外语教研室举办了“融课程思政、展英语魅力”系列公开课听评课活动,吸引了众多教师观摩、学习。
系列公开课分别由吴晓娟、刘洋、崔红梅三位老师主讲。三位老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巧妙地将武术、昆曲、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吴晓娟老师让学生制作并展示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海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刘洋老师通过讲解昆曲的历史、地位、特色及代表作等,让学生用英语介绍昆曲,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崔红梅老师通过对京剧角色、服饰、声音,妆容等介绍,在听与说的互动中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图1 吴晓娟老师公开课现场
图2 刘洋老师公开课现场
图3 崔红梅老师公开课现场
在评课环节,校一级督导洪庆福教授对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予以高度评价。他表示,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公共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国际交流中自信地介绍中国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国际传播。洪教授在对三位老师“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式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今后的外语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他鼓励教师们在英语课堂上进行跨文化比较和文化拓展,以起到文化的示范效应。另外,教师们要进一步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价,尤其是要做好对学生教学反馈的实时评价。
教学副院长马亚丽建议教师要提高教学目标的体现度,强调实用性教学,鼓励教师和学生通过一起制作中国文化系列微课等形式,来有效传承和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科研能力,达到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的目的;在课程评价中,要多采用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等评价形式,体现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图4 公开课评议现场
此次公开课听评课活动对推动外语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促进以课程思政助力外语教学提质增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供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